2022年3月,国家**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细化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表前市场(FTM,front-the-meter)主要指发电侧&电网侧储能,由于规模较大,本文简称为“大储”;表后市场(BTM,behind-the-meter) 主要为用户侧储能,包含户用和工商业应用,通常容量较小。目前来看,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三个领域,发电侧和用户侧会成为储能的主战场。对于发电侧(主要指的是风电和光伏电站)而言,配套储能设施是不言而喻的,2020年之前出台的关于储能支持文件多为鼓励性质的,而2021年各地出台的储能政策很多都是具有强制性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发电占比较高的地区。
储能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在长寿命、高安全、低成本、碳足迹等基础上,加快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结合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同时完善电力市场机制,让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等多种服务获取相应收益,进而打开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基于以上观点
一家专注于储能全系统核心技术研发生产企业
核心产品:有全系列BMS产品、混合式逆变器、全系统储能解决方案(户用储能、工商储、军工、动力电池储能)
技术优势:
行业唯一单电芯管理技术---提高电池系统安全性、寿命、经济性。
行业领先的逆变技术---混合式微逆技术、模块化工商储逆变器技术。
全系统储能解决方案---标准解决方案、微电网解决方案;全场景覆盖。
团队优势:CTO具有15年以上电源产品研发、技术管理工作经验,在行业知名集团公司先后担任:军品研发经理,储能事业部总工等职务。核心研发团队拥有10年以上的相关研发工作经验,擅长DCAC逆变器、DCDC升降压变换器、ACDC整流器等电源开发;
主要客户:团队在海外多数市场拥有直接的客户渠道资源,在国内电网系统亦有丰富的资源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