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将氢能发展上升至战略高度,预计未来氢气的能源属性将逐渐显现。一方面,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突破,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运行。另一方面,氢能可作为一种长时间、跨区域的储能方式,潜在发展空间巨大,长期来看,氢储能有望与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一道,共同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氢储能各环节产业化程度较低,规模化发展尚需时日,其中储运环节由于氢活性强、密度低等特性造成其储运困难、储运安全要求高、方案少、经济性不佳。现阶段氢气的储运体系尚不成熟,直接导致氢气成本高以及氢源供给不足,因此,氢的储运问题亟待解决。
氢气储运可分为气态储运、液态储运以及固态储运三种方式。我国最为普遍的氢能储运技术是高压气态储氢,其优势在于结构简单,充氢放氢速度快,设备投资小,未来将作为主要的小规模、短距离储运氢方式。但其储氢密度低,运输效率低,在高压状态下安全性较差,且高性能储氢罐核心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并不适合作为长期大规模氢储运技术路线发展。
而有机液储放氢技术的技术原理,是借助某些烯烃、炔烃或芳香烃等有机液储氢载体和氢气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储氢和放氢。当前,以二苄基甲苯作为储氢材料的有机液储运氢技术,具有高稳定、高安全、低成本、绿色环保等特点,完全有机会助力我国步入氢能发展快车道,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基于以上观点
一家氢能有机液态储运技术研发生产商
核心产品:储氢设备、储放氢催化剂、放氢设备。
研发优势:和华东**大学联合成立技术创新转移中心,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在北京建立了开放型科技成果装备中试基地;与中科院**所、中科院**高等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作。
团队优势:核心团队成员新能源/氢能/化工产业推广和技术研究专家复合背景,研发、推广、交付实力强。其中,创始团队拥有多年新能源行业产业发展、投资及企业管理经验、创始人兼总裁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负责人;研发团队涵盖化工、催化、有机合成、机械等学科领域的多名博士/博士后。
技术优势:公司技术路线具备安全、灵活、经济等优势,国外已有成熟商业化示范标杆企业,已在欧洲和中东启动建设7个规模化的氢能储运项目。
商业进展:首个LOHC纯氢供热示范项目已建成;公司产品及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建筑供热、加氢站供氢、交通功能等场景。